欢迎您访问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现在是:
官方微信

南大附属眼科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大附属眼科医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江西卫生报】与黑暗赛跑 护孩子光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知多少

发布时间:2018-07-23 17:10:40 来源:

  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二楼小儿眼病筛查室的门口,有这样一群特殊的候诊患者,他们都是嗷嗷待哺的小婴儿,同来就诊的成年患者总是好奇地问:这么小的宝宝,怎么也来看眼睛?他们不会说话,表面上看不出眼睛有什么异常,怎么发现他们眼睛不好的?

  原来这些小患儿都是早产的宝宝,也就是出生孕周小于37周的孩子,早在保温箱内,他们就开始检查眼底,他们患了一种叫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眼病。

  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发生于早产儿的一种视网膜血管增殖性病变,其发病基础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完全,随着生长发育未完全血管化的视网膜出现新生血管和纤维增殖等一系列动态的变化,导致视网膜脱离,视力丧失。一般新生儿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是目前儿童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但是如果能做到早发现,及时治疗,ROP是完全可以防治的疾病。

  怎样尽早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早期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有赖于规范的筛查,目前我国ROP筛查指南要求:凡出生体重小于2000克或出生孕周小于32 周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都必须进行眼底检查,部分高危患儿还可适当扩大筛查范围。

  怎样进行眼底检查?

  对于还在保温箱的早产儿,一般在床边进行眼底检查。检查方法有间接检眼镜和广域数字化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由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常常先在周边部视网膜出现,需要先散瞳才能全面检查视网膜。然后放置婴幼儿专用开睑器打开眼睑进行检查,检查过程中有些许哭闹是正常表现,家长们不需过分担心。5-10分钟就可检查结束,结束后涂上眼膏,回家后不需要特殊护理。

  眼底检查会对宝宝的眼睛造成伤害吗?

  作为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新生儿眼底检查方法--广域数字化小儿视网膜成像系统,是一种客观的、无损伤的检查方法,经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严格检测,性能安全可靠。操作简单、快捷,有极大的视野和高品质的图像,便于早期发现新生儿眼底病变问题。检查结果以图片形式报告,便于永久保存及随访观察。

  如何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病程通常分为5期。

  在第1、2期时,一部分患儿经过复查后可自愈。一部分患儿可继续发展成阈值病变或阈值前病变,这时,就需要及时进行激光治疗或抗新生血管药物治疗,中止病变的进展。到了第4期,情况就很严重了。虽然可进行手术治疗,但视力也会受到较大的影响。如果发展到第5期,则严重影响患儿视力,并可导致继发性青光眼,斜视,眼球萎缩等。因此,在病程1至3期时,是治疗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最佳时间段。且从3期到4期病情变化可能非常快。一旦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宝宝很可能就会失明。需要提醒家长的是,除了以上1-5期常规ROP外,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ROP——急进型后极部ROP(AP-ROP),病变进展迅速,不按典型的发展规律进展,需要尽快手术治疗。

 

  总而言之,对于早产的宝宝,专家强烈建议早期检查,定期复查,尽早发现,及时治疗,这样就可以避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致盲的危险!

 

p/2018-07-23/248c745b31ee34abde9f8e0d79287b0f.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