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现在是:
官方微信

南大附属眼科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大附属眼科医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大江新闻】一路追光

发布时间:2025-04-01 18:00:00 来源:

aaa2de0f599e46768fde7924f65b3ff2.png

3月31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院长游志鹏教授荣获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称号,是我省唯一的获得者。“白求恩奖章”是全国卫生系统模范个人的最高行政奖励,能够获得此殊荣,游志鹏深刻认识到只有“医”路前行、接续奋斗,才能无愧于这崇高的荣誉。

  针尖上跳舞——

  “看着病人从扶着进来,到走着出去,是我最大的追求”

  2022年6月,家住上饶的袁大爷突然发现眼前出现大片黑影,恐慌、焦虑接踵而至,在当地医院求治无果后,慕名找到游志鹏。经检查,他患有难治性的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合并大范围视网膜下黄斑出血。以往这种病只能依靠药物控制,效果很不理想,要想痊愈,只能进行手术治疗。

  黄斑作为眼底视觉最敏锐的区域,长期以来,一直是手术的禁区。在微米级的眼底世界里进行手术,就好比针尖上跳舞、麦芒上绣花,谈何容易!它需要用针头直径仅为90微米左右,一根头发丝粗细的41G超精微针,深入视网膜当中进行一系列操作,进针的深度、位置的选择都尤为重要,彼时,在全国仅有个别先例。

  一边是病人的健康,一边是手术可能带来的风险,如何选择?在大量工作经验积累的基础上,游志鹏决定大胆尝试。

  他带领团队,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查阅了大量国内外文献,制定出周详的手术方案,精确计算药物浓度及使用剂量;手术中,他亲自主刀,操作精准,经过30分钟的鏖战,终于打赢了这场毫厘之间的战争。袁大爷的眼睛迎来了新生,而这项新技术的使用,也填补了江西眼科超微技术的空白。

  2004年,游志鹏从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眼科学专业博士毕业后,一直从事眼底的临床治疗。业内流传着这样一句话:眼底病是眼科学研究领域的一座“珠峰”,每走一步都需要付出比平时多数倍的艰辛,只有勇者才敢面临这样的挑战。游志鹏从业之初毅然决然选择了这样一条艰涩的研究方向,并持续深耕,经他治愈的病人已达5万人。游志鹏感慨地说:“看着病人从扶着进来,到走着出去,是我最大的追求。”

  正是这份当医生的初心,让他无论多忙都坚持每周二、周四上午在门诊坐诊,经常一上午要看近100个病人;每周一、三、五主刀手术,为病人提供个性化的诊疗方案。他说:“病人找我们是信任,不能辜负了这份信任。”

  正是这份当医生的初心,让他每天早上6点30一定会出现在医院住院部,开始查房。他说:“我们早点查完房,可以出院的外地病人,就能早点回家。”30年寒来暑往,一位医生的仁心仁术在游志鹏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那是对眼底医学的执着热爱,更是对每一个病人的全力以赴。

  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只有不断研究新技术,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

  对于眼睛而言,眼底就像一台精密的主机,它一旦生病,就是所有眼科疾病中最为复杂的。“视网膜脱离”“老年性黄斑变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些声名狼藉的眼病都属于眼底病。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人民生活方式的改变,眼底病已经成为我国最主要不可逆致盲性眼病。

  眼底的隐秘世界究竟是什么样的?如何才能遏制这病魔疯狂的脚步?游志鹏带领科研团队竭尽全力、不断探索,找寻最先进的治疗方案。

  2004年,首次将微创玻切技术引入江西,为玻璃体视网膜疾病的治疗开辟了新天地;

  2005年,首次将光动力治疗技术成功引进江西,为黄斑部新生血管疾病患者带来了康复的曙光;

  2012年,首次将Constellation玻璃体切割机、23/25G小切口玻璃体切割术及RESIGHT广角视野系统引入江西,为眼科手术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精准与高效;

  2020年,在江西率先开展27G微切口玻璃体切割术;

  2021年,首次获得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项目,带领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成为国家眼耳鼻喉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江西分中心,带领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眼科学成为江西省医学领先学科;

  2022年,首次用41G/48G超精微针治疗难治性黄斑出血、难治性老年性黄斑变性、难治性黄斑裂孔、难治性黄斑水肿、视网膜中央动脉阻塞、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等疑难眼底病,开启了眼底手术的超微创时代;

  2023年,率领医院成功挂牌江西省眼科医院,获批承建江西省卫生健康玻璃体视网膜疾病重点实验室;

  2024年,又带领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获批承建眼科学与视觉科学江西省重点实验室…… ……一项项科学研究的成功,一次次治疗技术上的突破,不仅带给患者光明的希望,更是江西省眼底病学攀越的一个个高峰。

  作为南昌大学的博士生导师、全省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游志鹏深知培养年轻人的责任,他从不吝啬对眼底治疗新技术的传授和分享。一方面,亲自授课、手把手地指导,先后培养出50余名了解前沿技术、有创新能力的博士、硕士研究生,还培养了一批专业技术强、操作水平高的青年骨干医生;另一方面,他多次举办国家级、省级眼科继续教育学习班及各类眼底病学术沙龙,把最新研究成果介绍给业内有需要的人。

  每周一早上7点,由游志鹏主持、青年医生主讲的“晨曦论坛”会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伴着黎明后的晨光,准点开讲,现已开讲60期。论坛上,医生或是分享病例方案,或是介绍前沿技术,或是讲述治疗心得,短短30分钟的内容,满满都是干货。论坛还通过腾讯会议进行直播,向全省各地的眼科医生开放,让青年医生受益匪浅。

  “眼科医生的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只有不断了解新技术、研究新技术,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帮助病人,推动江西眼科事业向更高层次发展。”游志鹏说。

  从追光者到发光者——

  “给予充分的信任,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

  今年3月1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公布2023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监测结果,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再度以优异的成绩荣获“A”等级。自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对三级公立医院年度绩效考核以来,医院连续六次在“国考”中均位列其他专科组“A”等级,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面对亮眼的成绩,谁能想到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是2012年5月12日才正式运行的年轻医院。而游志鹏自担任院长以来,医院更是驶入了发展的快车道。据统计,医院门急诊人数从2020年的11万余人次到2024年的20万余人次;出院病人人数从2020年的6000余人次到2024年的18000余人次,是以前的3倍。

  作为院长,游志鹏经常挂在嘴边的话是:“给予充分的信任,每个人就能撑起自己的那片天,团队的力量永远大于个人。”在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游志鹏就像是一位发光者,引领着团队不断向着更高目标奋进。

  对于一家医院而言,最宝贵的就是人才。为了吸引更多人才,游志鹏坚持“引、用、育、留”四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模式,通过制定医院公开招聘人员管理办法、编外聘用人员管理规定、职工退休管理方法、职工返聘管理方法等,不断创新人才工作理念,提升人事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近年来,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引进高级职称人员11名、博士研究生9名、硕士研究生57名。与此同时,积极搭建人才干事创业的平台,集中力量打造玻璃体腔注药中心、内镜微创诊疗中心、眼科创伤急救中心、屈光中心、儿童眼病与视光中心、干眼治疗中心、整形美容中心。目前,该院的眼底病、眼眶病眼整形、白内障、屈光手术、青光眼等诊疗水平达省内领先,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正不断提高。

  医院的根本是为患者服务。游志鹏积极推动改善群众的就医体验,在挂号时,大力推广诊间、跨科、复诊、诊疗团队内等多种预约模式,畅通患者预约渠道;在门诊,优化检查流程,就诊前落实集中进行视力、眼压检查;在住院部,通过一站式住院服务中心,集中办理入院手续、术前检查、健康宣教、手术预约等,实现患者少跑路。同时,设立日间病房,完善日间手术管理制度和流程,简化病历内容,拓宽手术病种,将白内障等13个病种纳入日间手术,日间手术占比达52%,大大方便了群众就医。

  位于南昌市红谷滩区龙虎山大道西侧的一块建筑工地上,工人们正如火如荼地进行施工,这是规划占地57.8亩、规划床位400张的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九龙湖院区。游志鹏充满期待地说:“2026年建成后,将进一步助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更加全面地提升南昌乃至江西的眼科医疗服务能力和技术水平,争取早日建成国内一流眼科中心。”

  精细微而致广大——

  “医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医院,更在广阔的社会”

  2021年6月,游志鹏要到鄱阳县人民医院开展义诊的消息一传出,引起了广泛关注。

  一大早,义诊还没开始,鄱阳县人民医院门诊大厅里人头攒动,慕名而来的群众排起了长队。现场,游志鹏带领医院的专家热情接待每一名患者,为他们进行各种眼科疾病的检查与咨询,对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提出了具体的诊疗方案。鄱阳县人民医院五官科主任朱明表示:“义诊不仅帮助了医院医师提高了眼科诊治能力,也让患者足不出县城,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这是游志鹏定期组织开展义诊活动的一个缩影。他义诊的脚步遍布赣鄱大地,甚至远赴西藏、新疆开展白内障手术等防盲治盲工作。

  游志鹏认为:“医生的价值不仅体现在医院,更在广阔的社会,要把更好的医疗服务投入社会公益当中。”

  一家医院强不是强,只有让更多医院发展起来,才能真正造福群众。为此,游志鹏参与组建了江西省眼科专科联盟,联盟成员达到79家,形成覆盖全省的眼科服务网络。通过联盟内协同合作,优质的眼科资源和服务得以下沉到基层。他还牵头负责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华健康快车”“中国县级医院眼科团队培训”“国家级基层综合眼病防治网络建设模式探索”“国家级基层综合眼病防治网络建设模式探索”等项目,把服务的触角延伸至更多有需要的地方。

  中国近视患者人数达6亿之多,尤其是青少年近视,已成为重要的社会问题。作为眼科专家,游志鹏对于近视的防治义不容辞,他率领团队大力推动近视防控科普教育、公益普查进校园、进社区、进机关等工作,在江西率先推行中小学生入校筛查建档行动,累计筛查57万人次。依托江西省近视防控分级管理系统,在全省范围内开展视力监测建档工作,为全省58个区、县,4213所幼儿园、高中(职高)、中小学校近300万人建立了视力电子档案,共同呵护好孩子的眼睛,让他们拥有一个光明的未来。

  非洲,一片美丽的热土,却因医疗落后而饱受疾病困扰。游志鹏积极组织援非工作,在援建中乍眼科中心的基础上,通过专家常驻、“援乍光明行”、财物捐赠、技术指导、带教培训、国际交流、组织生活等“医疗援外组合拳”模式,帮助当地建立规范化诊疗体系,变“输血”为“造血”,实现从“手术援助”到“体系构建”跨越,为当地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架起中非民心相通的友谊桥梁,受到乍得人民的欢迎和中、乍卫生部门的嘉奖和表扬。

  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党委书记胡勃表示,全国卫生健康系统“白求恩奖章”这一殊荣的获得,是对游志鹏同志个人医德医术的充分肯定,也是对医院坚持党建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成效的集中体现,必将进一步激励全院干部职工弘扬白求恩精神,在守护人民眼健康的新征程上再创佳绩。未来,医院将坚持党的领导,始终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将“白求恩精神”融入医疗服务全过程,为建设健康中国、增进人民眼健康福祉作出南大眼科人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