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访问南昌大学附属眼科医院! 现在是:
官方微信

南大附属眼科医院微信号

扫一扫关注南大附属眼科医院

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媒体视角

【江西卫生报】来自手机的威胁——蓝光探秘

发布时间:2018-01-19 15:49:04 来源:

  (屈光科 陈大复)“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来感受手机蓝光”,这是现代人们日常生活的生动写照。关于蓝光,已众说纷纭多年,以至于“谈蓝光色变”。那么蓝光到底害在何处?我们能完全拒绝蓝光吗?它是百害而无一利吗?诸如此类,迫切需要中肯的解释。

在人类所能感受在可见光中,各类单色光如红、蓝、绿光等波长范围在390760nm,其中蓝光是波长处于400nm-480nm之间,由于其波长较短,穿透性较强,具有较高能量,可穿透晶状体达视网膜,特别是长时间照射视网膜黄斑区可发生光毒作用。蓝光不仅存在于自然界太阳光线中。还大量存在于电脑、数码电子产品显示屏、包括手机、电视等。

而如今,手机已经不再是单纯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俨然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伴侣。乘车中、闲暇时、睡觉前,我们总会不自觉地拿出手机,浏览一下最新资讯。 在手机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极大方便的同时,和手机相关的健康传闻也越来也多,究竟孰真孰假,让我们来梳理一下。 

手机变身偷走时间的小偷

睡觉前,黑暗中,无数双眼睛,目不转睛地盯着闪亮的手机屏幕,身旁的一切,与他们无关,包括家人、睡眠……。在眼科门诊中,常有患者抱怨:“医生,我眼睛最近好干”、“眼睛累,白天好困倦”、“最近看东西模糊,晚上睡不着”等等。由于电子产品引起的系列视觉等身心问题日益多见,由此,不由让人想起电影《手机》中,那一句颇为耐人寻味的话:“手机,还是手雷”?

 

谣言一:手机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威胁远超过苏丹红

有段时间,朋友圈、网络上都在转载一篇文章,该文章称“世界卫生组织爱眼协会在2009年底发布过蓝光危害人类的橙色预警,蓝光辐射对人类的潜在威胁将远远超过苏丹红、三聚氰胺、非典、HINI的破坏性”。

一时间,手机党们开始心神不宁,甚至出现了“谈蓝光色变”的局面。然而,实际的情况却是,那个号称“世界卫生组织爱眼协会”的组织根本就是不存在的,既然这个组织都不存在,那所谓的“橙色预警”也就不足为信了。

我们来了解下 蓝光是否真的会对人体产生影响。首先是蓝光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人脑中有一粒像豌豆大小的名为“松果体”的结构,负责分泌褪黑素,褪黑素有促进睡眠、调整机体昼夜节律形成生物钟的作用,而下丘脑的“视交叉上核”根据视网膜感受光线明暗的规律,又可以调节松果体的褪黑素分泌。

正常情况下,太阳升起后,视网膜的感受器感受到阳光中蓝光的存在,视交叉上核收到信号后就会抑制褪黑素的释放,人们就会从睡梦中醒来,神清气爽的开始新一天的工作生活。晚上长时间看手机,手机屏幕产生的蓝光会刺激视网膜,进而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使人难以入睡。晚上睡觉质量下降,白天自然会困倦没精神。

其次,已有大量文献表明,视网膜及黄斑区在蓝光长时间作用下,发生光损伤,包括色素上皮细胞的凋亡等,诱发黄斑变性,而对视觉健康有潜在威胁。

谣言二:蓝光对于人体有百害而无一利。

当然不是!实际上,人们发现蓝光对视网膜具有光毒性的同时,也了解到其对于视网膜的感知和分辨、机体内激素分泌等具有重要作用,完全滤过蓝光后,人的正常生物钟可能会被打乱。也就是说,适量蓝光有利于人体健康,完全没必要“谈蓝光色变”。

长时间注视手机对眼健康的影响

除了蓝光影响外,长时间看手机会引起睫状肌持续痉挛,由此造成视觉疲劳、远视力下降,久之近视度数加深,眼球病理性改变。

照相机之所以既可以拍微距,又可以拍远景,依赖于焦距的调节,我们眼睛能看清远近,也需要调节焦距才能完成,眼球内,睫状肌是调节眼球光学系统焦距的启动环节。看近处时,睫状肌持续收缩,眼球维持较高的屈光力,但时间一长,睫状肌难免“力不从心”,出现痉挛而不能恢复松弛状态,晶体一直变凸,使得眼球始终具有较高屈光力从而出现近视,久之,眼轴延长,出现假性近视向真性近视的转变。

根据我们临床经验,现在二十岁左右大学生,动辄就有500~600度以上的近视。这部分人眼底往往已出现器质性病理改变,为将来中老年后视觉健康带来较大威胁。

长时间睁眼,泪膜受损造成眼干、畏光、角膜上皮脱落。

在我们眼球前表面附着有泪膜,正常泪膜包括脂质层、水质层、粘液层,有IgAIgG等免疫球蛋白,这些都是抵御“外敌”入侵的重要力量,生理情况下15~20/分钟的眨眼次数,有利于把泪膜均匀涂抹在眼表,达到了清洁眼表、保护角膜的作用。在看手机时,精神高度集中,眨眼次数显著减少,蒸发的泪膜得不到及时补充,长此以往,其“抵御外敌”能力下降,可致角膜上皮细胞脱落,发生眼干涩、畏光、眼痛、视力下降等。

据《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5)》显示,大学生平均每天用在智能手机上的时间约5小时,远超过了合理使用时间,从眼健康角度,连续使用手机不应超过40~50分钟;合格品牌手机屏幕,通过符合国家行业安全标准的合理设计,蓝光危害已降低到安全水平,在合理时间内可安全使用;除此以外,如已有青光眼、角膜炎、干眼症等患者,则晚上必须尽量减少使用手机,以利于治疗或防止病情加重。

所以,黑夜里,请珍惜黑色的眼睛,合理使用手机,谨防成“手雷”伤害它。

 

 

p/2018-01-19/11b15f4093817e7d98b56b725b0fd1c6.jpg